编者按:2023年12月31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发表题为《探路中国式现代化 “大上海”奋笔绘制“实景画”》的报道,文章指出:“由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与位于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鸿鹄”产品,是国产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一张闪亮名片”。这反映了微创®机器人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勇于开拓、积极作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成为探路中国式现代化 “大上海”奋笔绘制“实景画” 的最佳典范之一。
《新华每日电讯》:探路中国式现代化 “大上海”奋笔绘制“实景画”
岁末年终,正是抓收官谋开局之时。进入冬日的上海,四处可见热气腾腾的发展场景:
东面,面向深蓝海域,由上海外高桥船厂建造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展首次试运营,为2024年1月1日的商业首航做好准备;
西面,深入长三角腹地,位于“蓝色珠链”水域旁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已经全面封顶,正在加快装修,明年投入使用后将陆续导入3-4万名科研人才。
一东一西,分别挽起国际国内两个“大扇面”。上海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独特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重要指示,既是殷殷期待,也是鞭策鼓励。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上海全市上下正以“奋力一跳”的姿态,落实中央部署、积极开拓新局。
把握“稳与进”
这几天,一个新的案例故事——“莫德纳速度”,在上海干部群众中广为流传。从战略签约至拿地开工,仅用3个多月,比特斯拉还少1个多月——美国生物医药企业莫德纳今年在中国的首笔投资,刷新了上海的重大项目落地速度。
作为国际mRNA技术巨头,今年4月莫德纳高管团队来华考察,7月与上海市经信委、闵行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月完成土地摘牌并签订出让合同。如今,凛冽寒风中,莫德纳在中国的首个药厂项目已进入桩基施工阶段。该项目总投资约36亿元人民币,是截至目前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资额最大的标杆性外资项目。
从“特斯拉速度”到“莫德纳速度”,背后是上海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强烈意识。
围绕莫德纳项目落地,闵行区建立了专班工作机制。为了减少时差影响,工作人员轮班24小时在岗。“有时候收到信息是深夜十一二点,转发同事领导后,他们也基本是秒回。第二天上班一早就可以把事情推下去。”27岁的莘庄工业区招商专员吴蔚杰说。
营商环境要进,改革开放要进。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委全会上,不少与会代表提出,要改进行政审批,强化为企服务,推动更多项目跑出“莫德纳速度”,更好助力中国经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率先实施“一业一证”等改革试点,在汽车制造、金融服务等60个开放领域实现一批全国首创项目落地,先后制定颁布18部浦东新区法规……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浦东新区,大力推动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
刚刚举行的浦东新区区委全会提出,2024年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全面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进是方向,稳是基础。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今年以来,上海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12月中旬,在东方美谷大道站工地现场,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南延伸工程正式开工。申通地铁建设集团第五分公司副总经理施文捷告诉记者,这条线路对于构建奉贤新城与上海主城区之间的快速通道、助力五个新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潮涌浦江”系列活动成功举行,今年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突破1万亿元。
“一节六季”重大消费促进活动成功举办,新增首店超过1000家;今年1至10月,上海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207.7亿美元,同比仍然保持正增长……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有望顺利完成。
链接“内与外”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一家小型货代企业负责人张成军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打开期货软件。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品种的每次跳动,让他极为关注。
“货代公司前端的货源竞争激烈,后端船运公司的议价能力也很强。”张成军深知集装箱运价对产业链的巨大影响。今年8月,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后,张成军第一时间开立个人账户“试水”。
红海停运、船舶绕行……这些国际事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迅速转化为上海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除了部分规避因红海停运带来的运价上涨,我们还通过观察远期价格变动情况,为企业稳健经营提供指引。”张成军告诉记者,希望以后能更好利用期货市场,实施“航运+金融”两条腿走路。
作为国内首个服务类期货品种,航运指数期货是近年来上海加快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除了“上海箱”,“上海金”“上海油”“上海胶”等一系列“上海价格”矩阵越来越多应用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为上海建设“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提供有力支撑。
“五个中心”建设,是中央交给上海的战略任务,也是上海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点睛之笔”。
今年以来,在中央部委支持下,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蹄疾步稳:口岸贸易总额稳居世界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余年排名世界第一,再保险“国际板”启动运行,全国首个“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获批创建……链接“内与外”,上海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能力不断提升。
“五个中心”,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国际”,其内涵是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上海市委全会强调,未来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境外主体参与、境内外市场联通、全球要素集聚和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补齐“五个中心”的国际化短板。
功能提升是“五个中心”建设的方向。总部位于长宁的电商平台拼多多近年来快速增长,市值接近2000亿美元,位列中概股第一。围绕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长宁还在谋划新的产业升级。“我们要推动消费互联网平台发力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市场,同时加快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有针对性扶持垂直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长宁区委书记张伟说。
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在“五个中心”建设中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滴水湖金融湾正在加快建设,华安基金、汇华理财、汇丰金融科技等一批机构先后入驻,助力临港打造上海金融业“第三极”。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陈金山说,探索践行新兴金融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临港新片区的重要使命、重要责任和重要担当。
做强“大与小”
出海!12月24日中午,随着一阵阵欢呼,由上海外高桥船厂建造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于吴淞口码头正式离港,进行首次试运营。
全长323.6米的“爱达·魔都号”,满载可容纳5246名宾客。通过两次试运营,确保2024年1月1日的商业首航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C919大型客机、国产首艘大型邮轮、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放眼全球,上海是少有的能同时制造飞机、汽车、轮船和火箭的城市。来自“空天陆海能”领域的一个个大国重器在这里诞生,彰显着上海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与担当。
中央要求上海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来自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李慧武教授对此感受深刻。
由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与位于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鸿鹄”产品,是国产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一张闪亮名片。“我国有大量患者需要接受关节置换手术,但这类手术对精准性要求极高。如果研发出手术机器人,可以大幅提升手术成功率。”李慧武告诉记者。
由医院成果转化办公室牵头,骨科医生、工程师、导航技术专家聚在一起,大家决定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自主研发关节置换机器人。微创机器人工程师邵辉回忆,有一段时间,进手术室成了工程师的日常。
今年9月,鸿鹄手术机器人又迎来好消息,髋膝关节置换机器人在国内获批上市,标志鸿鹄从聚焦膝关节升级为髋膝关节一体。包括手术机器人在内,今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预计提高到44%左右,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成型。
科技创新要胸怀“国之大者”,城市治理要“落小落细”。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必由之路。必须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指引下,练就“绣花”功夫、持续绘好“工笔画”。
33岁的张颂蔚,今年11月住进了上海保障性租赁社区——华润有巢公寓社区的四人间。“房间内配备了洗衣机冰箱等生活家电,社区里还有健身区等公共区域。我已看上了这里的一室户,准备租下来把老婆、孩子从老家接过来。”作为一名从外地到上海打工的安保人员,张颂蔚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不断增强。
近年来,上海市加快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让来沪新市民、青年人和一线务工人员在此安居乐业。今年以来,上海市积极探索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目前已筹措床位约11000张,年内将全部形成供应。
迎着风雨上,顶着浪头冲。围绕中央指明的方向,上海全市上下将当好“施工队长”,做国家最需要的事,诠释上海应有的担当。
作者:记者王永前、何欣荣、陈云富
参与采写:董雪、杨有宗、黄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