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畅行自主研发的鸿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完成了一例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 鸿鹄®解决了传统关节置换手术中不够精准、过度依赖术者经验、无法实现标准化的临床效果等问题
&中国,上海——2020年6月30日,微创(上海)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机器人”)旗下苏州微创畅行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畅行”)自主研发的鸿鹄®(以下简称“鸿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又称“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完成了一例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该院骨科李慧武主任及团队成功为一位女性患者进行了手术,通过术后X光检查,患者下肢力线达到最佳重建效果。此次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由微创®畅行自主研发的鸿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FIM)完成首例入组。
李慧武主任团队使用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
鸿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是一款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机器人产品。相较于传统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能帮助骨科医生解决手术中的传统难题,实现更高的操作精度。鸿鹄®由手术平台、控制平台及手术附件组成,在术前诊断以及术中操作安全、便捷、交互体验等维度提供了新颖且完整的解决方案。
鸿鹄®由手术平台、控制平台及手术附件组成
鸿鹄®的术前计划系统基于患者术前三维CT扫描数据生成的个性化假体植入手术方案,考虑了患者原本的运动学对线、机械轴对线,对其开展测量和设计后进行个体化建模,解决了传统关节置换手术中不够精准、过度依赖术者经验、无法实现标准化的临床效果等问题。自主研发的高灵巧轻量化机械臂与人机协作的操作模式,能够快速完成截骨过程,提升手术效率,且减小手术室的空间占用,引导医生精确实现术前计划的预期,提高骨切除的准确性,改善术后肢体对齐的准确度,减少医源性骨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帮助患者实现术后快速康复。
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以高水准完成了多项手术辅助功能,操作表现出色。同时,术中机器人可自动定位截骨,避免了传统手术中采用髓内定位工具会对患者髓腔造成损伤的问题,出血更少、创伤更小。它能够在手术中实现骨质的精确切除、假体的精准安放、人为误差的校准和消除以及标准化的术后效果,为长久以来困扰临床的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该手术机器人配合微创®骨科独有的内轴型膝关节假体,极大降低了因常规手术技术问题造成关节松动、力线不准、关节脱位等情况的发生率。患者术后检查报告显示,机器人辅助截骨能够实现精准力线恢复,患者预后效果良好,证明了该手术机器人相对传统手术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李慧武 主任
2017年,微创®联合国内高校院所共同申报的“髋膝兼容、安全、高效、微创伤关节手术机器人系统研发”课题获国家科技部立项,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重点专项支持的关节手术机器人课题。经过团队多年的产学研医检深入合作,攻克众多关键技术难题,研发出了具备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
目前,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已正式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有望加快其在国内的上市进程,填补我国在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空白。该产品上市后,将以最前沿的治疗理念和先进的工具进一步完善微创®在骨科领域的整体产业布局,结合微创®骨科独具特色的内轴膝设计理念,以创新设计和行业领先的制造能力为核心优势,向全球患者提供更多优质普惠的一体化骨科医疗解决方案。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体中急速上升。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骨关节病患者已超过4亿人,我国骨关节炎患者超过1亿。2019年我国人工关节置换量已突破80万台,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关节置换市场,且手术量预计将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由于关节置换手术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如何帮助更多医生快速掌握手术技巧并实现术后疗效的可复制化,成为了制约关节置换手术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的重要因素。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有利于推进常规手术微创伤化、复杂手术标准化、高难度手术智能化;在解决了传统骨科手术痛点的基础上,缩短了医生的学习曲线,让更多医生可以掌握高难度的术式。
微创®机器人公司总经理何超博士表示:“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首例人体临床试验是微创®机器人公司集团化平台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鸿鹄®获证上市,在推动临床普及和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将最终促进治疗手段的创新。作为手术机器人领域高端创新医疗解决方案的引领者,我们将致力于不断推进产品研发和拓展应用,为更多患者和医生提供普惠化、一体化的解决方案。”